

大叶速生槐,是由韩国引入的饲料新品种,为豆料乔木,经每年多次平荐采收,便成丛生成墩成簇生长。
物态特征
大叶槐叶片阔大,总叶柄长40厘米~55厘米,叶长8厘米~15厘米、宽5厘米~8厘米,叶片长宽分别为普通刺槐的3倍~5倍。叶片肥厚,单叶干重为普通刺槐的4倍~6倍。不结种子,用根繁殖。
生长习性
大叶速生槐耐寒、耐旱,在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上的地区均能生长。但不耐水淹,根部积水则会烂根死亡。其对土壤要求不严,在坡地、沙土、黏土、轻盐碱地、甚至多年矿渣堆上及壤土地上生长最快。根有根瘤,因此有固氮改良土壤的作用,喜光性强,不耐庇荫。
生长特点及开发价值
生长快、产量高
大叶速生槐生长速度快,当年根埋苗生长高度可达3米。当温度在20℃以上、土壤持水量605~70%时,生长最快,平均日增长可达2厘米~3厘米,为普通刺槐生长量的1倍~2倍。
大叶速生槐分蘖力极强,经平荐后成墩成簇生长。当年栽植经2次~3次平荐后,可分蘖8个~15个枝条。一年生长季节北方右刈割3次~4次,南方可刈割4次~6次,当年栽植,当年利用。每亩当年产鲜饲料(鲜茎叶)2500公斤左右,第二年产5000公斤左右。
营养价值高
适口性好 茎叶中含粗蛋白21%~25%、粗脂肪4%~5%、粗纤维11%~15%,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。大叶速生槐叶片鲜嫩,质地细软,适口性好,消化率高,牛、羊、猪、兔、鸡、鸭、鹅均喜食,并可显著促进畜禽的发育。
栽植简便
大叶速生槐根栽植成活率很高,可达95%以上。用当年生主根、侧根作种根直接埋根建饲料基地,成苗率可达90%以上。大叶速生槐萌芽及生根力极缲,一年生主、侧根直接埋入大田,当年便可繁出新的植株。大叶速生槐用作青绿饲料的利用时间长,一年栽植,可多年刈割,从每年的4月萌生新叶到11月枯萎落叶,共6个~7个月的青绿饲料利用期。
抗性强
适生地线广大叶速生槐抗寒、耐旱,在干旱、沙土、荒坡等地栽植,生长正常。与其他饲料作物相比,在干旱地区及山地种植,大叶速生槐具有明显高产耐旱优势。因此,在这些地区种植大叶速生槐,可以防风固沙,提高地力,有效改善生态环境,并提供新的饲料来源。
栽植技术要点
大叶速生槐不结种子,用根繁殖。每年3月~4月栽植,选用一年生大叶槐主、侧根作种根,直径0.5厘米~1.5厘米为宜。春季在大叶速生槐萌芽前,将种根挖出,避免损伤根皮,剪成7厘米~8厘米段,用平埋法将种根栽植于大田或畦床里。建饲料地直接定植,株行距50厘米×60厘米,每亩2200株左右;用苗木繁殖种根株行距60厘×100厘米,每亩1000株左右。
大叶速成生槐栽植后平荐是提高饲料产量的关键。栽苗后,沿地面将苗干剪掉,可长出3个~5个分枝,当苗高50厘米~70厘米时,在苗基部平荐,促使再分枝。第二次平荐后可长出8个~15个分枝,促使大叶速生槐墩状生长。
收割利用
大叶速生槐的饲用部分是叶和鲜嫩的茎枝,青饲、青贮、晒干制成草粉均可。青饲营养价值最高。每年收割4次~6次,栽植当年可割取2次~3次。用作青饲料,在长到1米左右时收割为好;此时茎叶青营养丰富,适口性好,收获过晚,茎秆变老、营养价值降低,适口性差;收获过早,产量低,养分少。收获的鲜茎叶切碎或直接投喂,饲喂量可占日粮的60%以上。鲜茎叶也可晒干制粉,贮藏使用或直接销售,销路好。每3公斤~4公斤鲜茎叶可加工1公斤干叶粉。用槐叶粉饲喂畜禽,在配合饲料中的添加比例分别为:猪 20%~30%、 禽 15%~20%、 鱼 30%.
大叶速生槐苗木繁殖及丰产栽培技术
大叶速生槐抗寒、耐旱,在干旱、沙土、荒坡等地栽植,生长正常。与其他饲料作物相比,在干旱地区及山地种植,大叶速生槐具有明显高产耐旱优势。因此,在这些地区种植大叶速生槐,可以防风固沙,提高地力,有效改善生态环境,并提供新的饲料来源。
一、大叶速生槐的苗木繁殖
繁殖材料。大叶速生槐用种根繁殖。种根选用1年生大叶速生槐的主、侧根,直径0.5-1.5厘米,剪成7-8厘米长根段。从外地购回的种根贮藏,可在深40厘米、宽1米的背风向阳的沟内用含水60%的湿沙沙藏,一层沙(5厘米左右),一层种根(约5厘米厚),埋4-5层种根,上覆土10厘米,盖塑料薄膜。
苗圃处理。苗圃地选择关键是没有积水,避免低洼地。畦床整理为宽1-1.2米、高10厘米以上,每亩施过磷酸钙100公斤。
育苗方法。用平埋法将种根栽植于畦床里,将根的植物学下端埋入土4-5厘米,栽后立即浇压蔸水。畦床育苗株行距30厘米×50厘米。栽种时间为3-4月,具体在大叶速生槐萌动以前栽种。
苗木管理。幼苗期间,遇干旱季节浇水。当苗高10-15厘米时,进行第一次摘芯,当苗高30厘米时,进行第二次摘芯。
二、大叶速生槐的丰产栽培
造林地选择关键是不能有积水,避免低洼地造林。在大叶速生槐萌动前的3-4月造林,根据不同的栽培模式采用不同的方式整地,用沙藏或苗圃繁殖的材料按要求截断造林。
饲料基地模式。穴状整地:株行距80厘米×100厘米,清除造林地杂草,松土深20厘米,每穴施过磷酸钙0.2公斤,充分拌匀。带状整地:株行距50厘米×100厘米,清除造林地杂草,松土深20厘米,每隔50厘米施过磷酸钙0.2公斤,充分拌匀。栽种方法同育苗时的栽种方法。
生态基地模式。穴状整地:株行距2米×3米,清除造林地杂草,松土深20厘米,每穴施过磷酸钙0.2公斤,充分拌匀。种植时,平埋种根6-7厘米,每穴种植2株,覆土压实,浇水,再覆盖30厘米×30里米地膜,保温保湿,促进芽、根生长。待出苗后将苗从地膜引出。
对于环境恶劣的沙土干旱地,用于防风固沙建设生态林,不宜直接用种根定植,而用育成苗定植。定植深度可视湿沙土深度和环境情况,苗木栽植深度20-80厘米不等,定植后将地面以上苗干剪掉,以促进分枝,使其墩状生长。
混交林模式。主要选择生长较慢,且幼林为耐阴性植物(如油茶、香榧等树种)作为混交林。根据不同的混交树种选择株行距,整地方法同饲料基地模式的穴状整地,种植方法亦相同。
三、大叶速生槐的收割利用
大叶速生槐的饲用部分是叶和鲜嫩的茎枝,青饲、青贮、晒干制成草粉均可,但以青饲为佳。幼林收割在栽植当年,当大叶速生槐长到1米左右,此时茎枝、叶、柄青嫩,营养丰富,适口性好,为收获适期。此时收割接近地面的嫩枝叶,一般可割取2-3次。成林收割在栽种后的第二年以后,每年收割4-6次。
为降低生产成本、加快扩繁种根,可采取自繁自育的办法。即每亩按1米×1米的株行距定植槐苗,每亩1000株,当年每亩可产种根150公斤以上,第二年可扩繁10-12亩,第三年即可扩繁100-150亩。